跨学科学术交流,能带来不同学术流派、学术观点和学术体系的碰撞,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据此,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主办全国高校研究生跨学科学术论坛,为广大学子提供一个多领域交融的学术平台。跨学科学术论坛作为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品牌活动,自2019年起已成功举办五届,并在历届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科技节立项申报中多次被评为精品项目或重点项目。活动举办成效良好,不仅吸引了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而且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在此基础上,bat365官网再接再厉、不断进取,创新活动主题,完善活动流程,努力搭建一个紧跟时事热点,聚焦国家发展的高起点、多领域学术交流平台,2024年,bat365官网跨学科学术论坛全面升级,辐射范围由华中地区高校扩大至全国高校。在2024年武汉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中,bat365官网申报的“聚焦新质生产力,赋注发展新动能”第六届全国高校研究生跨学科学术论坛荣评为精品项目。
往期论坛精彩回顾
活动海报
活动现场照片
论坛主题全面升级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项任务,为谋求国家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奋进方向,即大力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质生产力。
在数字时代,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质生产力将有力激发各个领域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现代化中国发展应运用数字技术手段,集资源、环境、能源重点领域三位一体,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论坛紧跟时事热点和国家发展需求,以“聚焦新质生产力,赋注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立足于不同学院学科特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从创新智汇、协调智享、生态智绿、城乡互融等多角度探讨“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质生产力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工作,促进跨学科、多视角的探究模式,引发思维的碰撞与交锋。
活动主题与形式
本次活动将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进行,活动期间全程使用腾讯会议同步论坛情况,并安排专人负责连线,现场的嘉宾、学子与线上的参会人员可进行远程交流。
本次跨学科交流论坛以学术报告、专家点评形式开展,其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个交流方向:
1、“创新智汇”分论坛:
以“智能创新生产力,数字汇能新发展”为主题,着眼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在基础建设、行业发展、城乡规划等方面的创新及运用,指明新质生产力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并为城乡发展注入新动能。该分论坛邀请来自全国各高校相关领域同学交流研讨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讨论其在城乡数字化建设领域的实现路径,并分享以数字技术这一新质生产力为基础的智慧城市设计、城市管理科学等现代数字城市建设以及数字乡村建设的最新理论、技术和实践应用成果,倡导城乡数据治理新理念,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2、“协调智享”分论坛:
以“汇聚学科新智力,协同促进谋发展”为主题,利用遥感、测绘等高科技技术获取地理空间、生态环境等数据,与数字技术跨学科融合,有效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城市、乡村等特定地区的应用和发展。该分论坛邀请来自全国各高校相关领域同学分享地理国情、北斗导航、遥感影像、城市制图等数据图像资源体系建设的最新进展、技术和实践应用成果,包含但不限于土地覆盖和利用变化、天气预测、船舶分类、灾区定位、遥感精准农业等话题。
3、“生态智绿”分论坛:
以“数字引擎减污降碳,科技助力护蓝增绿”为主题,该分论坛邀请来自全国各高校相关领域同学分享减污降碳、扩绿增长、环境监测、生态预警、污染治理等现代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理论、技术和实践应用成果,推动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美丽中国建设注入发展新动能。
4、“城乡互融”分论坛:
以“城乡智联共融,数字引领发展”为主题,通过深度整合数字技术与城乡发展,打破传统界限,推动城乡间信息互动、资源共享。该分论坛邀请来自全国各高校相关领域同学分享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社会服务、城乡治理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模式,着力构建城乡全覆盖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实现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的均衡配制,为城乡共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活动时间与地点
活动时间:预计于2024年12月初举办
活动地点: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线上腾讯会议
论坛报名方式
本次跨学科交流论坛诚挚欢迎各位热衷于学术交流的专家及学者报名参加。每位报名者需要填写报名表(点击文章底部“附件 报名表”获取),为给同学们更加充分的准备时间,活动报名时间延长至11月27日24:00,请在报名时间截止前将报名表发送至邮箱wdzhyhxs@163.com,届时会有专人与您联系。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
协办单位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bat365正版官方网站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