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8日,“地理人工智能GeoAI下的人口地理暨胡焕庸线专题数据库建设论坛”在bat365正版官方网站闵行校区河口海岸大楼A304室顺利举办。论坛邀请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德教授、华东师大图书馆馆长吴瑞君教授、华东师大bat365正版官方网站黎夏教授、华东师大人口研究所丁金宏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路伟东教授、超图软件集团总工程师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治理数字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罗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戚伟副研究员、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口研究所潘泽瀚副教授、华东师大人口所顾高翔副研究员、华东师大bat365正版官方网站夏海斌副研究员以及华东师大人文与社科科学研究院邓璐芗作研究报告,分享各位学者在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和发现。
bat365正版官方网站党委书记王军教授致辞
bat365正版官方网站党委书记王军教授、副院长余柏蒗教授等多名师生参加了论坛。此次论坛由bat365正版官方网站副院长余柏蒗教授、院长助理司月芳教授及bat365正版官方网站图书馆馆长吴瑞君教授先后主持。首先,bat365正版官方网站党委书记王军教授致辞,欢迎各位专家的莅临,介绍了bat365正版官方网站近些年基本发展情况以及本次论坛举办的目的——旨在解决“胡焕庸线”所指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人口地理研究的新方向,并为胡焕庸线专题数据库建设提供建议。随后论坛进入到各专家演讲阶段。
bat365正版官方网站副院长余柏蒗教授及院长助理司月芳教授主持论坛的上午场
黎夏教授从快速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对城市人口灾害暴露的影响入手,指出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部分空间智能问题,如政策的动态性、管控边界的复杂性、多类规划空间功能的冲突性问题,基于此提出一个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综合规划系统,给出适应气候变化、更加智能的规划方案,以增强城市对气候变化的抵御能力。最后黎夏教授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思路、实施路径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空间下的优化路径。
黎夏教授作“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国土空间优化”报告
王德教授的报告以“手机信令数据推算总人口的准确性和误差分析”为主题,从手机信令数据入手,推算上海市常住人口,并结合上海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和误差进行了分析,对手机信令数据识别人口的准确度进行了研究,认为信令数据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应谨慎使用手机数据对区县以下单元的常住人口估算。
王德教授 “手机信令数据推算总人口的准确性和误差分析”报告
超图软件集团总工程师罗亚作了题为“空间智能助力地理空间计算提质增效”的报告,从地理空间计算的发展历程入手,指出如今已进入空间智能时代,空间智能作为地理空间计算的智能引擎,驱动技术革新与应用深化。空间数据可视、分析及治理都可以通过地理空间智能体实现,帮助设计人员缩短设计过程、解决低效与耗时等问题,可以切实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地理空间设计,助力地理空间计算提质增效。
超图软件集团总工程师罗亚作 “空间智能助力地理空间计算提质增效”的报告
戚伟副研究员以“中国百年城市人口演化与城乡人口划定”为题,分享了在人口地理研究背景下城市实体地域、城市人口定义演变、中国百年城市人口格局等多方面内容,认为城市人口的定义和城市人口数据的统计口径经历了持续的变化过程,并结合研究得到的数据分析了中国近百年的大城市人口格局。
戚伟副研究员作“中国百年城市人口演化与城乡人口划定”报告
夏海斌副研究员以“中国百年高分辨率格网人口数据集构建”为题,分享了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人口问题,并通过介绍人口数据空间化的发展说明了构建中国百年格网人口数据集的重要性,详细说明了该数据集的构建过程。该数据集不仅为胡焕庸线专题数据库建设添砖加瓦,更是对胡焕庸线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研究长时序的人口分布变化规律和特征。
夏海斌副研究员作“中国百年高分辨率格网人口数据集构建”报告
顾高翔副研究员以“CMIP6组合情景下中国未来人口空间均衡分布研究”为题,探究气候变化及其应对路径下,未来中国人口的空间均衡分布格局。利用SSP-RCP组合情景作为预测数据,构建基于可能-满意度模型的人口空间均衡模型,其研究结果揭示了人口空间均衡状态下的可能-满意度、单因素制约下人口空间均衡分布格局以及多因素综合模式下人口空间均衡分布格局,认为气候变化及各种应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政策发展路径并不影响胡焕庸线对中国人口地理的基本分界意义。
顾高翔副研究员作“CMIP6组合情景下中国未来人口空间均衡分布研究”报告
论坛的下午场由bat365正版官方网站图书馆馆长吴瑞君教授主持,丁金宏教授首先作“胡焕庸线:思想源流、学术衍生与国家地理分界意义”为题的演讲,从胡焕庸线的发现与命名切入,详细介绍了胡焕庸线稳定性的验证、解释及其引申研究。1935年胡焕庸发表的"中国人口之分布"是中国人口地理学走向成熟的标识,文中提出的"瑷珲-腾冲线"即"胡焕庸线",是中国人口地理的重要分界线。胡焕庸线的存在性与稳定性被人口普查等现实数据反复验证,其科学原理也被学术界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加以揭示和阐释。胡焕庸线正在成为一条重要的国家地理分界,对认知与分析中国国情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丁金宏教授作“胡焕庸线:思想源流、学术衍生与国家地理分界意义”报告
路伟东教授作了题为“宣统人口调查与清代分府人口数据-基于西北地区的研究实践”的报告,该报告从多样化的视角讨论了清代分府人口数据的出现及其原因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宣统人口调查与甘肃地理调查表数据进行个案分析,认为传统时期的人口及人口数据与现代人口及人口数据有很大不同,需要审慎对待。
路伟东教授作 “宣统人口调查与清代分府人口数据-基于西北地区的研究实践”报告
潘泽翰副教授的报告首先从大都市区城对多为要素联系的影响展开,分享了人口迁移联系空间模式框架,并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基于该框架在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流和多维要素流网络特征的建模应用,其认为人口迁移流能够显著促进城际多维要素流的发展,不仅城际实际迁移流可以显著促进城际多维要素的流动,由于迁移人口的社会网络的空间传递性所产生的城际潜在迁移联系对城际多维要素流的发展也具有显著推动作用给;而不同迁移群体对城际多维要素流的影响也存在明显差异。
潘泽翰副教授作“城际人口迁移对多维要素流的影响——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bat365正版官方网站bat365正版官方网站人文社科大数据平台负责老师邓璐芗作了题为“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数据共享平台与机制”的报告,该报告从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现状切入,提出建设人文社科研究数据共享平台,提升研究数据的利用效率和透明度,促进跨学科合作,推动知识创新。通过建立人文社科研究数据共享机制,推动人文社科领域科研成果的开放性和协作性,提升科研效率,并为社会提供更加全面和多元的学术资源支持。
邓璐芗作 “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数据共享平台与机制”报告
最后夏海斌副研究员向与会专家介绍了“胡焕庸线专题数据库建设”基本情况,胡焕庸线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将用于研究中国区域人口分布的长期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影响。该专题数据库的建设旨在整合与胡焕庸线相关的各类历史和现实时空数据,如人口数据、经济与社会数据、自然资源与环境数据等,便于研究者在多维度上分析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深远影响。
夏海斌副研究员作“胡焕庸线专题数据库建设”报告
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在丁金宏教授的主持下进行了题为“地理人工智能GeoAI与人口地理发展”的沙龙讨论。吴瑞君教授等各位专家就地理人工智能GeoAI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热烈讨论,并为胡焕庸线专题数据库建设的未来建设方向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沙龙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