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有非常显著的气候环境效应,如亚微米粒径的颗粒对太阳辐射有较强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同时影响云的生成,因此可以影响大气辐射强迫。此外,大气颗粒
物为非均相化学反应提供了场所,直接影响大气化学过程。因此,对大气颗粒物的研究一直是气候环境研究领域的前沿。前期大气颗粒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颗粒组分上,对大气中大颗粒物(如几十μm到mm级)的研究较少。大气中的细颗粒气溶胶可以进行长距离传输,但大颗
粒物是否能进行长距离传输?如果可以,多大尺寸的颗粒物能被大气长距离输移,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前期曾进行了模型模拟工作(如Xiao et al., 2023),但仍缺少关键的观测证据。为此,我们采集了低纬到南极跨半球尺度(超过100个纬度)海洋大气边界层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探讨大颗粒物的大气传输过程和影响因素。
大气中的塑料颗粒只源于陆地人类活动的排放,因此可以很好地指示大颗粒物从陆地向偏远地区的传输。通过对采集样品中尺寸大于20μm颗粒物的形状、尺寸、化学组成、颜色等特征的分析,发现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到塑料颗粒,占总颗粒数的~1/4,其它颗粒均来自于自然源物质,最大的颗粒长度达mm级,提示大颗粒物可以进行长距离大气传输。根据颗粒的形态,把颗粒分成纤维和碎片两大类,其中纤维颗粒占~80%。在空间分布上,两种类型的颗粒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碎片含量随纬度增加显著降低,而纤维含量在纬度分布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图1),这表明纤维颗粒具有更高的大气传输效率。
图1 大气中大颗粒物(>20μm;包括塑料和非塑料颗粒)在不同纬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借助理论计算,发现相同质量(或体积)的颗粒物,如果其形态为纤维(即细长型),比表面积更大,较小的裹挟风速可使其扬起进入大气,而近似于球状的颗粒则需要更大的扬起风速(图2),说明纤维状颗粒具有更高的大气传输效率。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分析,发现这些大颗粒物源于中低纬陆地区域,随着离陆源距离的增加,大气中纤维颗粒含量基本稳定而碎片颗粒显著降低,这和其纬度梯度分布规律自洽。通过对塑料颗粒的化学组成分析,发现颗粒物在大气中的传输效率与其成分无关,主要受其形态特征影响。大气中塑料和非塑料颗粒传输的动力学过程相似,颗粒物的形态是影响其传输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图2 不同形态颗粒物的大气扬起速度。其中L为颗粒物的长度,2r为直径(或截面宽度),L/2r比值越大,其形态越接近纤维。
借助塑料颗粒的羰基指数分析发现,高纬度区域羰基指数值显著高于低纬度区域,指示了颗粒物在传输过程中经历了老化过程,也进一步说明了高纬度区域大气颗粒物源于中低纬长距离传输。这些观测结果为大颗粒物的长距离大气传输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也为大气塑料颗粒的全球传输模拟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塑料颗粒在全球大气中的广泛分布,可能对大气辐射强迫、云凝结核、污染物迁移等产生潜在影响,其气候环境效应仍需进一步研究。
上述研究结果2023年12月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bat365正版官方网站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史贵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陈启晴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参与研究单位包括University of Canterbury、New York University(Shanghai)、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和ETH Zurich。
1. Xiao S., Cui Y., Brahney J., Mahowald N.M. and Li Q. (2023) Long-distance atmospheric transport of microplastic fibres influenced by their shapes. Nat. Geosci. 16, 863-870.
https://doi.org/10.1038/s41561-023-01264-6
2. Chen Q., Shi G., Revell L.E., Zhang J., Zuo C., Wang D., Le Ru E.C., Wu G. and Mitrano D.M. (2023) Long-range atmospheric transport of microplastics across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Nat. Commun. 14, 7898.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3695-0
史贵涛,bat365正版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极地环境与气候变化。组织或参加了4次南极内陆冰川学考察,在南极工作和生活累计时间2年多,曾担任中国南极昆仑站副站长、党支部书记等。基于极地现场观测、同位素等手段,在极地环境过程、变化和机理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主持(或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著作近百篇。2019年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20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2020年获上海海洋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创新奖。目前担任第九届国际冰冻圈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委员。
陈启晴,现为bat365正版官方网站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塑料等新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018年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A类)称号,以“紫江青年学者”的身份被引进至bat365正版官方网站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已主持(或完成)科技部重点研发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已发表SCI论文50余篇,高被引5篇,被引4000余次,h指数26;目前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新污染物治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极地环境研究课题组热烈欢迎地理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海洋学、地球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优秀同学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我们一起探索极地奥秘,课题组同学将有机会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本课题组常年招聘博士后和专职科研人员,待遇从优,将协助博士后申请博新计划等人才计划,博士后工作出站后,考核优秀者有机会留校工作。欢迎您与我们联系(gtshi@geo.e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