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下午1点,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在资环楼554教室举办了新一期的学术面对面活动,本期由博士研究生桂钦昌汇报最新论文进展,并邀请姜炎鹏老师做点评。汇报论文为International Knowledge Flows and the Role of Proximity,发表于Growth and Change 2018年第3期。本次活动吸引了学院内外二十余位同学参加。
桂钦昌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动因:国家之间的知识流动日益频繁和普遍,国际科研合作成为大势所趋。当前的科学研究已经进入国际合作时代,知识流动与合作已成为前沿科学发现的驱动力量,催生了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然而,桂钦昌发现很少有研究关注国家之间科研合作的影响因素。
因此桂钦昌收集整理了2000-2015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所收录的科研论文合著数据,来刻画国际知识流动的空间模式。他采用负二项式重力模式和多维邻近性理论框架,估计了地理邻近性、技术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和文化邻近性对国家间科学合作行为的影响。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四种邻近性均对国际科研合作产生积极而又显著的影响。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地理邻近性和文化邻近性的作用逐渐减弱,社会邻近性和技术邻近性的影响逐渐增强。对此,桂钦昌提出一个动态的邻近性框架,即从全球化、信息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四维过程予以解释。
姜炎鹏老师对汇报内容进行点评。首先,姜老师肯定了这项研究的意义,指出研究选题新颖。其次,姜老师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对数据来源部分进行改进,不仅查找论文的数据,还可以从OECD研究报告、中美或者欧盟大型联合基金、牛津大学经济数据库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获取更多知识流动的信息。最后还指出大家应该对各个杂志的背景有所了解,建议大家根据自己文章的风格投到对应的杂志。本次学术面对面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