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2016年第五期“学术面对面”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6-01浏览次数:229

2016527日下午2:40,由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主办的研究生“学术面对面”系列交流活动在资环楼554室成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博士研究生马双作了以“基于不同空间尺度的上海市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演化分析”为主题的学术汇报;同时,学院王俊松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点评嘉宾,活动由城区研会学术部部长胡森林主持。

在汇报伊始,马双博士首先从企业的单个、静态到形成网络、动态的发展和装备制造业作为基础产业,其地位和重要性日益提升两个角度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随后,研究基于1986-2012年上海市装备制造业5404项合作发明专利数据,从城市、区域和国家三个空间尺度刻画了上海市装备制造业的网络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最后,研究发现:上海市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空间结构于2002年之后趋于稳定,各尺度的重要性排序为:本地,国家,区域;在国家尺度,创新能级是网络结网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且重要性逐增;在区域尺度,主体创新能级的重要性贯穿整个网络发展阶段,而地理邻近的重要性在后期才开始显现;在本地尺度,地理邻近的重要性极为突出。

  

    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汇报中,马双博士认真细致的讲解使得现场同学频频点头。在提问交流环节,现场同学们积极参与,就专利数据是否可以很好地解释创新;在不同尺度上是否进一步考虑到认知距离、产业距离、社会距离等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

最后,王俊松老师在点评中首先肯定了马双博士研究内容的积极意义,并进一步解释了专利数据是否可以很好地解释创新这一问题。王老师认为,就专利数据本身而言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等性,此外,该数据衡量的是结果创新,却忽略了很多过程创新,但目前而言,受限于其他数据的可获得性,认为专利数据虽有不足,但却是能较好的衡量创新的一种方法;此外,王老师也提出了平均距离越短,是否可以说明地理邻近性越来越重要的疑惑。最后,王老师还针对地就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为博士生马双进一步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

“学术面对面”活动是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的特色活动,其举办周期为两周一次。这种以学生作为主讲嘉宾的学术交流活动,这种轻松的学术交流氛围非常有利于提升研究生学术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撰稿:李悦,胡森林;摄影:黄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