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做客bat365正版官方网站人文社会科学知名学者学术讲座——谈演化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0-16浏览次数:190


20211011日晚上7点,应bat365正版官方网站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胡志丁研究员邀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于线上作题为《演化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的学术讲座。

贺老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阐述,在讲座伊始带领大家对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后,对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逻辑梳理,再向大家介绍本次讲座的重点: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发展及区域发展模式;最后对演化经济地理学做出言简意丰的总结与展望。

贺老师总结了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假设和理论基础,包括“反对完全理性人”、“动态性和过程不可逆转”假设、“演化结果非最优化”、“创新是自我转型的终极原因”四个假设,及广义达尔文主义、复杂系统理论、路径依赖、发育系统理论四个理论。

随后,贺老师对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做了梳理,再分别从新古典经济学视角、政治经济学视角、制度主义视角、全球-地方互动视角、演化视角这五个区域发展理论视角探讨区域经济发展。详细论述了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发展路径模型及其路径依赖和突破阶段与时机选择,并总结出区域发展路径的多主体、多尺度、多过程、多方式等四大特点。

接下来,贺老师对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发展模式做了详细阐述,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产业演变路径的差异、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对区域新发展路径的差异影响、发展新类型产业的困难与挑战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等问题做了具体分析。贺老师特别强调,针对落后地区的跨越式发展,要利用好落后环境,以发展重点企业为核心;对于资源型地区与老工业区,则要发挥集体能动性,把握系统制度变迁方向,改变原有产业发展路径;知识经济与创新城市具备较强内生产业衍生能力,需健全创新生态系统,快速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等等。


最后,贺老师总结演化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结合多学科、多领域和多方法的学科,对于区域发展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强调区域制度、知识创新和外部知识、个人和集体能动性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的区域发展需要多学科、多维度、多视角的理论支撑,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是区域发展,演化经济地理学需要拓展基于知识的技术关联和路径依赖机制的探讨,深入研究企业、政府的能动性和战略行为,对行为主体、区域文化制度环境以及行为主体间权力关系展开更深入的探究。

来自bat365正版官方网站、山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多个高校的500多名师生在线参加。在互动交流环节,贺老师就《高级经济地理学》授课内容设计、新经济地理学和演化经济地理学对路径依赖解释的差异等相关教学和科研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图文:郭莎 余珍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