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9日(周一)13:30,由bat365正版官方网站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办的第89场“bat365正版官方网站人文与社会科学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在闵行校区资环楼539会议室举行。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尚德商学院教授、交通运输与物流研究领域知名专家、温哥华国际机场(YVR)航运讲席教授、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CTR)副主席张安民教授。,在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杨浩然副教授的主持下,张安民教授作了“区域高速交通研究进展:关于高铁对航空、机场和区域经济影响综述”学术报告。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紫江青年学者崔璨研究员、姜炎鹏研究员,何丹副教授、王列辉副教授、孙燕铭副教授,晨晖学者张维阳博士、经管学部张露瑶助理教授及我校有关院系的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张安民教授在介绍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以及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单一项目的基础交通投资建设背景后,强调指出高铁和航空作为两种区域长距离高速运输模式,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竞合关系,并对区域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张教授着重从三个部分展开论述:1)高铁与航空优势互补以及高铁联运服务;2)高铁可以促进连通性较强的小机场航线重置,并缓解枢纽机场的拥挤;3)高铁对区域经济影响产生“虹吸效应”,即有高铁城市、大城市经济活动空间分布更加不均衡。
张教授利用双重差分模型,以季度为单位,研究2010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三季度之间高铁速度对三大航空公司客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有高铁存在的航线在降速之后客运量显著增加,同时低于850公里的高铁线路客运量在减速之后明显增加。
张教授利用中国高铁列车时刻表的高铁服务数据,从网络的层面阐述高铁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选用连通性、相邻性以及可获得性三个指标来描述在高铁网络中特定城市的重要性,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来研究高铁网络扩张的不均等效应。以2015年数据分析了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网络的集中度差异,发现高铁服务网络的集中度指标所反映的层次比基础设施网络的集中度指标所反映的层次更为明显。在高铁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间的差距保持稳定,而明显扩大了东北部和西部地区间的不平等。
在交流过程中,与会师生就高铁与传统铁路、高铁建设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张安民教授主要从事交通运输经济与政策、物流与运营管理、产业组织、管理经济学、成本效益分析、航运和国际物流、航空运输等研究,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逾170篇论文和30部书籍著作,学术成果丰富。在研究领域上与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的多个教师存在交集,本次讲座也搭建了今后双方进一步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的桥梁。
照片拍摄人:王潇萌
撰稿人:王潇萌
审核人:滕堂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