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 大气科学学科发展论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0-30浏览次数:3368

 

                 10月28日下午,大气科学学科发展论坛在资环楼148举行。论坛由bat365正版官方网站 院长刘敏教授主持。

 

gfgf

刘敏院长主持论坛

 

   

      来自bat365正版官方网站的束炯教授说,在当前全球变暖与大规模城市化的背景下,研究河口的短期气候、热带气旋以及风暴潮变化规律,提高短期气候预报能力过程中,周淑贞先生倡导的城市气候学对于地球科学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必需的。周淑贞先生的学术科研在国际和国内都具有极高的地位和价值。束炯教授为我们罗列了一系列气候图表,进一步说明了当今气候现状、着重解释了城市气候学理论。

 

b

                                                                    来自南京大学的张耀存教授

     

      张耀存教授介绍了“有关长三角城市范围扩展对江淮梅雨影响的数值模拟”。张教授首先表达了自己对周淑贞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崇高敬意,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讲解了长三角城市范围江淮梅雨影响的数值模拟原理,即:

 1)WRF模式下垫面类型数据获取及数值实验设计

2)WRF模式对江淮梅雨及环流结构模式评估

3)城市范围扩展对江淮梅雨变化的贡献

4)城市范围扩展影响梅雨期降水的可能原因

       张教授结合从各个方面收集的观测数据:梅雨时节长三角城市的平均降水量,环流特征,降水年纪变率等多个方面的不同年份的数据图对比讲解,让我们大致了解到了江淮地区以梅雨时节为代表的气候年变化。最后张教授对梅雨时节长三角气候变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简洁透彻的总结,并表达了对传承周淑贞教授精神,不断发展城市地理学的美好愿望。

 

c

                                                            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谭建国所长

 

      建国所长报告的主题是“城市气象环境综合观测与应用”。他提出,城市大气与环境研究离不开观测的支撑,了解城市城市气象观测对新一代地学人来说很有必要。

       在会上,谈所长首先向同学们系统的介绍了城市气象观测的目标物和对象,然后分析了城市气象观测的尺度问题,城市地表的不均一性,元数据的概念等。重点向同学们介绍了城市观测的手段和方法,并强调观测不能单一存在,而要与模拟、应用相结合。并提出,城市气象观测的未来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观测综合分析展示平台。最后,谈所长用“六多”对他本次的演讲做出了总结,即“多目标,多尺度,多要素,多视角,多手段,多重组合”。并强调这同时也离不开”同化与融合”,即多元观测资料的融合与模式的同化。为在场的学者前辈们和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专业的学术报告。

 

d

                                                           多伦多大学研究员:邓峰博士

      

        邓峰博士基于他的论文“Combining GOSAT XCO2 observations over land and ocean to improve regional CO2 flux estimates”为大家做了报告。首先,邓峰博士展示了一张与周淑贞先生、张超教授等知名学者的合照。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于1986年,河口海岸研究所的地理系人口研究所前,令邓峰博士感慨万千。接下来,通过对1000 Years of Global Temperature and CO2 Change,地表温度、全球变暖,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难度等问题的展示和介绍,让我们对于气候变化有了更具体的认识。邓峰博士详细讲述了关于碳循环的内容,包括GPP总初级生产力,NPP净初级生产力,NE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E净生态系统交换量的介绍,陆地、海洋、大气的模型构建,卫星观测相对于地面观测的优越处,利用已知数据估算CO2原和会的分布等方面的解释。让在座的大一同学们对气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欧洲和非洲北部的“跷跷板”问题使整个气氛变得活跃了起来。紧接着,邓峰博士讲述了他创作论文的目的和对于结果的区域分析,博士觉得利用陆地、海洋两种数据的结果更合适。邓峰博士还介绍了OCO,Lasser,GarbonSat的分辨率的问题和OCO2 and Chinese TANSAT的数据。他说,“我不想给大家一个结论,但我想给大家带来一些信息”。

       最后,邓峰博士以一句意蕴深长的话结束了这场精彩的讲座,“这些努力有助于提高对全球温室气体的估计,虽然不一定提高气候预测的水平,但是我相信,这一定是有一些帮助的。”

 

 

文|马庆媛、雷天扬、彭亚、沈琦

编辑|邓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