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bat365正版官方网站在闵行校区资环楼271会议室举办校庆系列学术报告,杨毅教授、塔娜博士和刘欣然博士分别作了精彩生动的报告,自然地理、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研究生及部分教师聆听报告。报告由bat365正版官方网站副院长李响教授主持。
杨毅教授作报告
首先杨毅教授作了题为“环境中丰富多姿的纳米颗粒物”的报告,她介绍了纳米颗粒物的物理特征、生物特征以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运用灰尘气溶胶化的技术结合各种检测器,检测灰尘中纳米颗粒物的组成、尺寸等。并以城市区域为例,介绍了道路扬尘中重金属纳米颗粒物的富集效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其与交通和工业分布的相关关系等。
塔娜博士作报告
接下来塔娜博士作了题为“建成环境与时空制约交互作用下的活动空间研究:基于GPS数据的分析”的报告,她从时空行为研究的基础理论出发,介绍了活动空间的概念和方法体系,系统梳理现有活动空间研究的进展;并基于GPS与活动日志相结合的居民一周活动与出行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对郊区居民的整日活动空间进行测度,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客观建成环境与主观时空制约对活动空间的影响。
刘欣然博士作报告
最后,刘欣然博士作了题为“枯草芽孢杆菌胞外聚合物和生物膜与针铁矿的相互作用及其环境影响”的报告,她介绍了生物膜和细菌胞外聚合物与自然界中的矿物形成矿物-有机物复合物的过程,这一过程影响自然环境中迁移性有机质和非迁移性有机碳库的化学组成,改变矿物活性,影响污染物和营养物的吸附迁移转化。在研究中选择了亚微米级的针铁矿为模式矿物,研究分离纯化所得的枯草芽孢杆菌胞外聚合物和完整的生物膜分别与针铁矿作用前后,其化学组成、组分的空间分布和力学性能的改变;同时研究了在吸附有机物之后,针铁矿表面力学性质的改变等。
三位报告人的报告,既有纳米尺度的微观世界,也有城市尺度的人类活动,充分体现了地理学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尺度研究特征。精彩纷呈、深入浅出的报告得到了与会师生的阵阵掌声,大家还就相关科学问题与三位报告人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