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选调生走出校园,去到不同岗位,助力国家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进一步响应国家号召,引导bat365正版官方网站学子赴基层一线就业,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传承老一辈地理人的精神,更加切实地服务地理学子的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bat365正版官方网站基层就业协会组织开展选调生校友访谈活动,以促进与基层校友的交流,同时让在校地理学子进一步了解基层就业的内容,更好发挥协会引导作用。
访谈对象介绍
此次访谈,邀请到bat365正版官方网站2018届硕士研究生、现于四川省乐山市任职,担任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规划科副科长的罗轶校友进行相关问题的分享与交流。
Q1:学姐您已经参与选调生工作一段时间了,可以介绍下您的工作内容吗?
罗轶:我目前工作三年半,经历了两个科室并下派到基层锻炼。一个是旅游博览办公室,主要是筹办乐山每年都要举办的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展会是四川省三大展会之一,高规格、国际化、专业化,我们负责展会整体筹备统筹,从展会策划,方案拟定,到各子方案落地等系列工作,更多锻炼个人协调、统筹能力。另一个是规划科,主要负责全市文旅发展规划编制、文旅资源普查、乐山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等系列工作。这项工作综合要求高,常常需要出大的综合材料,同时还涉及课题研究等内容,因此,主要锻炼文稿写作能力。目前,我在基层全脱产挂职锻炼,参与所在村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事务等各项具体工作,主要是走进群众间,更务实、具体地开展工作。
Q2:学姐您对于基层工作有什么认识呢?
罗轶:一个机遇。选调生下基层锻炼是中组部发文,全国层面开展的一项工作,是国家对年轻干部成长提供的珍贵机会,脱贫攻坚后,接续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想要干事创业的年轻人,农村工作大有可为。
一份责任。基层工作更多时候需要做人的工作,更多需要讲一份真心,讲一份奉献,讲一颗公心。
一份情感。走进田间农户,更多地要走进群众心中,要结合深入调研,掌握民情民意,多思考,多请教,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在基层自治、村集体经济壮大、村党组织建设等方面挖掘新亮点、谋划新思路。
Q3:学姐您多年工作后有什么心得和体会吗?
罗轶:方向感要强。作为党的干部,要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角色定位要准。认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目标要清晰。弄清从政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
有自控力。强化对权力、钱欲、性情、玩心、名望的约束。
增强本领。勤学苦练,增强改革创新、调查研究、前瞻整体把控力等。
干事创业。把工作当作事业经营,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配位。对个人有所要求,德、才、体、心全方位配位。
Q4:学姐您在备考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罗轶:笔试上备考3个月。第1个月系统听粉笔、中公、华图等课程,了解考试模块,整理各板块笔记,第2个月初步刷题,通过大量刷题,检验知识点掌握程度,查漏补缺,第3个月全真模拟刷真题。
面试中面试题素材多取自社会热点、实事等,因此,备考过程中,要养成阅读新闻,特别是官方媒体评论员文章的习惯,形成全面立体看待大小事件的逻辑习惯,更重要的是形成主流的、积极的价值取向。同时,对于国家和你具体报考区域的发展方向、重点工作内容也应该作为基础知识进行储备,非常高效的方式是学习相应的区域“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对上一个五年工作以及下一个五年或更长期的工作都进行了总结、部署。各地区政府网站或者官方公众号也是非常不错的学习渠道,涵盖各地政策等公开信息以及当前重点工作报道。
另外,除了选调生考试,还有国考、省考等路径可以报考体制内岗位,同时体制内工作单位细分起来非常多,一般通过选调生考试进入的是政府机关(党群部门、政府部门),另外还有直属机关(税务、海关等),公检法系统(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岗位的招考,后两种考试题型大致也是行测、申论,有时候会有专业考试,招考信息有时候是单独发布的,大家备考过程要多留意招聘网站。现在各地人才招聘政策、考试形式都比较灵活,集中备考的阶段,时间不冲突的前提下,大家都可以去参加考试,一是多一份选择,另外还能增加考试经验。
Q5:对于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学姐您有什么想说的呢?
罗轶:我当年报考的是四川省紧缺专业选调生,15年是招考的前两年,不同于普通选调考试,紧缺选调考试信息在当年知晓度不算高,体制内职业多数情况也不作为周边同学的择业首选,竞争压力较小,考试难度不大,落选几率很低。但近年来,经历疫情、国际形势动荡、以及国家在教育、房地产等领域开展重大改革,对近年来就业者的择业方向、就业竞争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体制内工作越来越成为大家心仪就业方向,岗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对有报考意愿的同学,一方面感性上,要充分认识到选调考试难度的逐年递增,另一方面理性上,要提前通过多渠道梳理掌握一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你所想要报考区域的招考政策(报考条件、考试时间、考试形式、考试内容等)、历年分数线等,在此基础上,在备考时间安排、精力投入等方面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统筹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