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环境地理学研究生课程综合野外实习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2-01浏览次数:2773

image001

20211127日、28日,bat365正版官方网站《环境地理学前沿》、《环境监测与管理》和《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生课程的同学们在陈振楼教授、毕春娟教授、王东启教授、王军教授和聂家琴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综合野外实习,以促进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1127日,同学们乘车前往青浦环城水系公园,陈振楼教授为大家讲解了上海青浦水系治理与生态保护情况。青浦河湖水系在空间上大致分为青东、青中、青西三个片区,此水系按照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整体治理的理念,强化落实河长制与湖长制。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化、上海城市功能布局的调整、重大产业平台和交通枢纽设施的建设,青浦正从“上海之源”走向“上海之门”。

image003





陈振楼教授为大家讲解青浦水系治理

实习的第二站是淀山湖。淀山湖属于青浦新城的核心景观带,是上海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又是上海饮用水源的重要保护区。王军教授以淀山湖为例,讲解了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性,以及城市湖泊如何在海绵城市中发挥作用以预防城市洪涝灾害。


image011

王军教授讲解淀山湖的生态功能

下午,师生一行前往青浦金泽镇沙港村。在一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毕春娟教授为同学们讲解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程和主要处理工艺。随后大家前往教授农场考察学习,教授农场的主要创始人——上海大学胡雪峰教授带领大家参观了“鸭稻共生”有机水稻基地和农场有机蔬菜种植区,并详细讲解了有机循环农业和相关耕种措施。



毕春娟教授讲解生活污水处理



胡雪峰教授讲解有机循环农业




教授农场




胡雪峰教授讲解有机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

当天最后一个实习点是朱家角古镇。朱家角古镇主要以旅游业发展为主,因此餐饮、客栈等服务业产生的垃圾污染、雨后的面源污染径流排放十分严重。在淀浦河畔,王东启教授介绍了朱家角古镇的水环境污染情况,随后同学们进行了水系污染的考察。



王东启教授为大家讲解城镇地表水环境污染

1128日,迎着清晨的阳光,师生前往鹦鹉洲生态湿地公园开启第二天的实习。王东启教授重点为大家讲解了潮间带的区域范围、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滨海湿地的围垦及其生态修复。王军老师介绍了金山名字的由来、金山化工的选址影响因素以及鹦鹉洲生态湿地的形成原因。



王东启教授讲解滨海湿地相关知识

image037

王军教授讲解金山堤岸

随后,师生一行前往金山嘴渔村。同学们在陈振楼教授的带领下,通过观察生活污水管道的排布、湖面浮岛等装置,对村落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措施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考察,大家深切感受到了整治人居环境对于走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image039

陈振楼教授讲解金山嘴渔村水环境问题

午后,同学来到了最后一个实习地点奉贤渔人码头。奉贤渔人码头地处上海市南端,夏秋季频受台风风暴潮灾害,因此如何预防灾害便显得十分重要。王军教授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介绍了沿海风暴潮的预防措施,并以奉贤海防大堤布设为例,讲解了工程性措施如何发挥预防作用。

image041

王军教授讲解沿海风暴潮预防与海防大堤布设

本次环境地理学研究生课程综合野外实习圆满结束,通过“青浦-金山-奉贤”的实习路线,同学们得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上海市存在的环境问题,思考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以谋求更和谐的人地关系。此外,同学们不仅验证了课堂所学,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地理人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image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