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崇明经验”——2018级地理科学基地班崇明综合实习侧记(三)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1-09浏览次数:912

结束了对瀛东村、前卫村和园艺村三种不同乡村经营模式的探索后,今天实习队伍来到了位于崇明岛西部的新村乡和绿华镇,对传统农业的突围之路和生态资源的溢出效应进行实习研究。

image001

新村乡偏居崇明西北,水网密布,农田连片。自1968年来,新村乡人立足于纯净富饶的长江水灌溉条件,历经垦拓、探索、改革、转型,再到如今步入新时代,逐步将脚下的土地整治形成田成块、林成带的格局,整体自然环境水清、气洁、地肥,十分适宜优质水稻培育。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大背景下,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新村乡稻米文化中心应运而生。整个景区在做实一产的基础上"接二连三",如馆外建有一个科普公园,通过互动的方式将垦拓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文旅元素完美的融合,让游览体验变得有趣。

同时,“好马配好鞍,好米选好锅”。新型稻米上市前夕,位于新村乡新洲村的上海冠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制成稻香锅巴锅,这口锅能煮出具有崇明传统土灶味的锅巴饭,成为新乡稻米一炮而红强有力的辅助。与冠华不锈钢厂的产业合作也为新村乡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现在景区依托新村乡优势稻米产业而建,集稻米加工、文化展示、科普教育、农业体验为一体,逐步探索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平台,是展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成果的窗口、发扬传承稻米文化的重要载体。

image003

新村乡稻米文化中心   

                 image005                 

培育优质水稻品种

image007

馆内工业生产机器展示 

                image009               

同学们体验农耕器械

 

 

西沙湿地公园。

西沙湿地是上海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是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湿地生态示范区。

走进西沙湿地,映入眼帘的是分布在栈道两侧的池杉、落羽杉等湿地乔木树种。树干基部膨大,周围常生长有屈膝状的呼吸根。呼吸根常向上生长,暴露在空气中,方便进行气体交换。这是植物在长期淹水、缺氧环境中形成的生态适应。低头观察淤泥质潮滩,可以发现潮滩上有多种多样的螃蟹正窝居在一个个洞穴中。

image011

栈道两侧的池杉

image013

潮滩上的螃蟹

              

     通过栈桥,徜徉在丛林与大片的芦苇荡之中,可以和大自然近距离接触。走到听潮平台,远眺长江口,可以看到潮沟、波痕、陡坎和淤泥质潮滩等由潮涨潮落等水文现象而形成的多种地质遗迹。眼前是辽阔的潮滩与江河,耳边是风吹芦苇荡悦耳的“沙沙”声,真叫人心旷神怡。

  

image015

风吹芦苇荡

image017

潮滩

                  

在西来农庄用餐之际,考察了农庄建立的农耕馆。馆内陈述了崇明岛的形成由来,刻画了崇明人民的艰辛劳作、不断拼搏的顽强精神,并且以围垦篇,劳作篇,衣被篇,特产篇和居住篇等清晰生动地描绘了崇明的民俗文化。农耕馆内蕴藏着的浓郁乡愁、淳朴民风、文化内涵等使其成为西来农庄的一张名片。

image019

李山老师向同学们讲述农耕馆的历史由来

 

随后老师和同学们参观了崇明印糕的制作过程,并有幸参与了上海电视台的直播活动与采访,丰富了同学们对此次实习的体验,也是一次颇有意义的机会。

image022

村民制作崇明印糕

  image023

image025

李山老师和同学接受电视台采访

 

在去绿华镇的考察中,一路贯穿了民宿、水闸、垦拓馆、抹顶美术馆等多种资源开发形态。在水云乡间民宿,创建者余正江先生与我们分享了运营这个民宿的想法和理念。虽然崇明的民宿主要还是“周末经济”,但也给平日里饱经城市喧嚣生活的人们一点慰藉。


 image027

余先生与同学们进行分享

image029

水云乡居民宿一景

                         

离开了水云乡居之后,同学们来到了位于南横引河起点的崇西水闸。作为崇明最大的水闸,它是保持崇明河道水质的重要屏障。在每年三次的大调水过程,它和岛上的其他水闸一起,基于崇明岛潮汐涨落规律的特殊性,通过闸门开关来控制水流,形成“南进北出,西进东出”的循环模式,以改善河流水质。

image031

崇西水闸

 

image033

水闸旁的世界河口沙洲水文化展示馆及观景台

image035

遥望长江

 

 

绿华垦拓纪念馆,是为纪念绿华垦拓50年历史、为建党百年献礼而建立的。纪念馆内部集中展示绿华50年垦拓发展史,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绿华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开拓进取的垦拓精神。

 image037

绿华垦拓纪念馆

image039

同学们观看垦拓历史讲解片

 

                 

随后实习队伍来到了绿港村,村里将废弃的厂房改造,通过引入艺术家、奥运冠军等发展文体产业,建有没顶美术馆、邹市明体育文化产业中心等,从而重新注入生机。如在邹市明体育文化产业中心,同学们了解到这个中心是拳击训练和比赛的重要基地,并且会有包括拳击文化娱乐的衍生产品,正是印证了绿港村“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的发展理念,构建了艺术与乡村融合的旅游产业。

  image041

邹市明体育文化产业中心  

           image043          

同学们体验拳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