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崇明经验”——2018级地理科学基地班崇明综合实习侧记(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1-07浏览次数:1128

image001

在第一天的考察中,同学们领略了集体经济模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瀛东村,被前辈们敢为人先、奋勇拼搏的拓荒精神深深打动。而前卫村的托管模式让我们对乡村振兴的道路探索有了新的思考。那么在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大背景下,这两个村庄在崇明的整体功能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否还有其他成功的模式经验可供参考?带着这些问题,2018级地理科学基地班在2021116日继续展开考察。

 image003

        崇明规划展示馆               

在崇明规划展示馆参观学习中,同学们知晓了崇明的历史概况,包括建制沿革、崇明精神、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除此,通过宣传片和展示图,还了解了崇明2017-2035的总体规划,包括崇明的土地利用、城乡空间体系和交通体系。

崇明岛位于我国沿海的中部,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处。东濒浩瀚东海,西接滚滚长江,是通江达海的要冲。随着上海长江隧桥和崇启大桥的贯通,崇明又是中国沿海南北陆上交通的战略重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军事、交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崇明三岛滩涂广阔,河网密布,植被茂盛,生物资源丰富,显示着和谐多元的生态大融合。以上诸元为崇明的社会经济发展及“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奠定基础。

近年来崇明着力推进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和低碳农业,特色果蔬、优质大米、禽畜水产畅销上海及全国市场;崇明长兴岛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装备基地,中海、中船、振华等央企先后入驻,成为上海的一个新兴产业重镇;崇明三岛有着平原水乡的自然风貌,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具有日益便捷的交通和紧邻大都市的区位优势,其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2021年中国花博会的成功举办为崇明增添了新的名片。

image006

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

image008

崇明区2035规划土地使用规划图

image010

崇明区2035规划城乡体系规划图

image012

专心听讲解员介绍崇明2035规划的实习队伍

image014

认真观看崇明2035年总体规划宣传片的实习队伍

image016

讲解员简要介绍崇明花博会

image018

周立旻老师与同行老师和同学们交流看法

本次实习负责老师李山副教授在参观结束时,以地理思维与核心素养的角度,从崇明岛的地理区位、自然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和三大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对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规划进行了梳理总结。


image019

image022

讲解中的李山老师

 

之后,实习队伍来到崇明生态科技馆,在互动性非常好的设施体验中,同学们了解了崇明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的历程,感知了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方式与途径,体验崇明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生态科技的运用。







参观体验中的同学

 

要想探究乡镇的发展模式,对该地区城镇结构演化的了解必不可少。在参观完崇明生态科技馆后,实习队伍乘车在崇明区政府所在地城桥镇,沿着主辅干道进行考察。城桥镇自西向东划分为工业园区、老城区和新城区。

image034

工业园区厂房(摄于车上)

image034

老城区住宅(摄于车上)

image036

新城区万达广场


为了将崇明打造成世界级生态岛屿,高污染企业在当地发展受限。根据崇明规划展示馆可知,城桥镇作为“崇明CBD”,是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崇明的人口重心。现政府以“保护旧城,建设新城”为口号,在东部建设新城区,主要以生态居住、公共服务为主,并希望通过高铁和轨道交通带动崇明东部发展。而群众在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影响下,仍然多集中于崇明西部集聚,导致东西部发展不均衡。

从中心镇到地方乡村,下一站实习队伍来到了以黄杨为特色产业的园艺村进行考察。该村有三宝——黄杨、水仙和花草,凝聚了“朴实”、“坚韧”、“自强”、“创新”的黄杨精神。整个村庄规划、布局较为协调,白墙上的彩绘与河岸边的观景步道交映,走在路上,确有世外桃源之感。除此以外,园艺镇的经济效益好,一亩用于“造型黄杨”的地可以带来78万的年收入,一个家庭往往有34亩地,这足以让他们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

image038

园艺村概要展板

image039

黄杨树林遍布园艺村每家每户     

在园艺村的第一站,同学们参观了黄杨馆,追溯了“中国瓜子黄杨之乡”的黄杨产业文化与历史。20世纪初,园艺村就以花卉苗木产业闻名全国,约30年前,浦东新区从园艺村购置黄杨树作为行道树后,村党支部发现了黄杨产业的市场潜力,并借此契机引入瓜子黄杨种植产业。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村民将艺术创造与大地的馈赠完美结合,从简单地贩卖黄杨树到种植造型黄杨,极大增加了黄杨的价值,并探索出了——“农户种植+协会传技+政府搭台”形成“多向联结”交易、共塑“崇明黄杨”品牌——这一体系化经营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成功经验。

 image041

同学参观黄杨馆

image044
茅老伯介绍黄杨种植经验

   

在调研过程中,大家了解到园艺村的黄杨产业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种植历史悠久,二是种植面积广,三是从业人员多,四是销售收入高。园艺村描绘了产业兴旺发展的绘卷,发展转型策略主要基于打响黄杨品牌、保障生产经营专业性与技术独一性,以及搭建产销直营的交易平台。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园艺村赶上了市级乡村示范村建设的历史最佳机遇,同时,产业演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园艺村将继续走以黄杨园艺技术为发展路径基础,同时紧随市场需求而动,不断丰富黄杨品牌的内涵与衍生产业的现代化振兴之路。围绕“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着力打造具有崇明特色的“富春山居图。"


image046

同学们在黄杨地中调研

image047

全体师生在园艺村村委会前合照

 

在黄杨地间,同学们也获得了与园艺村黄杨种植户茅老伯的交流机会。茅老伯向大家分享了自身四亩黄杨地年产三十万元的经营经验与个人体悟。从中可以想见,乡村振兴及地区优势产业的转型发展必须依靠——集中民智,基层村委会协调管理;群众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维持技术先进性,善用平台媒体的产品增值效应——以此方能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image050

茅老伯与李山老师在为同学们讲解

 

晚间,实习团队有幸邀请到了前卫村党支委老同志顾老伯,与大家一起进行座谈交流。顾老伯以个人参与规划前卫村旅游业的多年观察为基础,和大家分享了本村乡村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波澜历程与种种试错经历,也让同学们认识到了前卫村旅游公司明确的的产业定位:致力于服务大体量会议活动游客群接待;践行民宿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治理;依托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集聚效应。或许,当今前卫村的乡村振兴战略运行有条不紊,也正是归因于村集体前期大量敢为人先的尝试,以及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合乎时势、合乎对口需求的自我定位。顾老伯也勉励各位同学:年轻人应该放眼聆听群众与社会需求,多磨练,多经历,敢做敢为,在未来乡村振兴与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image051

image054

顾老伯向同学们介绍前卫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