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人文地理实习记(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10-22浏览次数:2444

【橘黄蟹肥稻米香—从产业兴旺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在考察学习了绿华镇世界河口沙洲水文化馆、西来农庄后。实习第四天(10月20日),绿华镇绿港村村委会副主任陈贤为同学们介绍了绿港村的基本情况,并就同学们对绿港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1

陈主任介绍绿港村情况

   

2

陈主任与同学们交谈

   

      绿港村位于崇明岛西南端,紧靠长江口,人口约1500人。据陈主任介绍,绿港村于2003年开始发展农家乐,在特色不突出、服务质量弱、非专业化的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下,绿港村的农家乐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几经改造,目前保留下来的农家乐仅6家,村民的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翠冠梨、黄桃、柑橘等。在乡村振兴大背景的支持下,依托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落户崇明的契机,绿港村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出路。

   

3

师生在揭牌仪式现场

   

      同学们参加了上海市作家协会乡村题材创作基地崇明绿华站的揭牌仪式和 “橘黄蟹肥稻米香”2020年上海崇明生态文化旅游节。

   

4

生态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

   

5  6

旅游节现场的摊位

   

      在“橘黄蟹肥稻米香”生态文化旅游节中,翠冠梨、糯玉米、金瓜、清水蟹等崇明特色产品琳琅满目,充分展现了崇明的产业特色。旅游节和作家协会乡村题材创作基地都有利于提升绿化村的知名度,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7  8

9  10

11

旅游节上的展品
   
      旅游节结束后,同学们考察了蟹文化博物馆。在宝岛蟹庄副总经理顾贤的介绍下,同学们了解到捕蟹方式的前世今生、蟹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如何正确吃蟹,结合互动问答,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12

顾经理为同学们讲解蟹文化
    
      大家步行到清水蟹的养殖基地,宝岛蟹庄的清水蟹的养殖方式主要是以传统和生态化两种方式结合,生态化方式又分为人工法和自然法。自然法旨在探索生态化清水蟹养殖模式,实现“一三产融合,水面森林覆盖、林下发展经济”的生态高效水产养殖模式。

   

13

同学们在蟹森林的合照
   
      而后同学们考察了由水乡云居总经理余正江先生亲自改造设计的水乡云居民宿。余先生在谈及设计理念时表示,借助绿华镇地广人稀的地理优势和周边景点的溢出效应,打造了水云乡居小天地。在这里,城市的浮躁、忙碌的脚步和纷扰的身心都可以释怀。

   

14

余先生和同学们交流

    

15

水乡云居民宿一景
   
      午饭后,同学们考察了西来农庄南部的崇明桃源水乡大酒店。

      

16

桃源水乡大酒店大堂

   

      崇明桃源水乡大酒店位于崇明区西端西沙湿地和明珠湖畔,是由上海九硕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按五星级标准设计建造的高星级度假酒店,酒店占地面积1200余亩,拥有豪华复式房、家庭房、标准间等不同房型249间,还拥有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设施。酒店目前的主要业务为游客住宿和各种会务活动。

   

17

工作人员讲解酒店基本概况

    

      在酒店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考察了酒店的大堂吧、茶歇区、宴会厅、会议室、餐厅包房等功能设施,也观察了家庭房、豪华复式房两种不同房型的内部构造。
      同学们认识到了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星级酒店的功能性所在,及其相较于民宿、农家乐的优势,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住宿设施发展方向提供了可参考案例。

   

18

大堂吧

   

19

宴会厅

   

20

包厢

   

21

标准间
   
      参观完毕,同学们离开赶回西来农庄为本次考察的汇报做准备。

   

22  23

24  25

26

同学们奋斗的身影
   
      晚上八点,汇报如期在西来农庄会议室进行,评委团分别是bat365正版官方网站的李山副教授、聂家琴老师、辅导员侯静惟老师和研究生助教赵紫旋。
      吴晨阳同学代表第一小组做了题为“前卫村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再探讨”的汇报,先从自然和人文介绍了前卫村发展的区位条件,并主要针对该村的全托管模式做了托管前后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前卫村的发展提出建议。第一组的汇报基于详实的文献资料,做了具有专业性的报告。

   

27
   

      王芝燕和宋金帛同学代表第二小组做了题为“世界级生态岛及乡村战略背景下园艺村发展现状及展望”的汇报,从区位历史文化背景、当前现状对园艺村进行分析,并从发展模式和生态旅游评价角度做出规划目标,最后结合GIS技术对怎样更好地发展乡村提出建议。

   

28

   

      郑惠宁和赵丹丹同学代表第三小组做了题为“三生三世十里瀛东”的汇报,从概况、现状与问题、未来与展望三个方面对瀛东村进行讲解,该组同学汇报以数据说话,将研究村与现实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打造以高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智能渔业、团建品牌、文创产品等发展建议,体现了乡村振兴模式与生态理念和科学理念的有机结合。

  

29

    

      吴潇宇同学代表第四小组做了题为“前卫村未来规划村委会会议”的汇报,以角色代入的方式对前卫村的区位、历史、现状与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据此对前卫村的发展规划提供建议,并在最后作出未来规划的功能分区,具有整体性和区域性的对立统一。

  

30

  

      周天晨同学代表第五小组做了题为“瀛东村的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的汇报。该组同学主要针对瀛东村的项目设施和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未来发展建议,包括:开创生态度假村新项目、向村民推行股份制、建设村庄内置金融等。

      

31

   

      每组汇报结束,老师和同学们都会根据汇报的方案提交在相应模式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如李山老师就第一组的汇报内容提出上海第一家农家乐为何会出现在前卫村、为何现在前卫村要采取托管经营等问题;第二组就种植景观植物时可能存在的本村邻村纠纷问题等。其他老师和同学们也积极提问交流,主要有GIS和其他技术手段应用的目的和投入成本、各村的老龄化、如何让本地年轻人留下、各村的品牌化等。
      最后,李山老师肯定了同学们利用短暂的准备时间,做出了精彩、详实的汇报,并从汇报的逻辑性、分析的地理性、建议的可行性对此次汇报做出总结。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