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队伍在调研了瀛东村和前卫村后,对乡村振兴的业务外包模式和全村托管模式有了基本认识。然而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大背景下,这两个模式是否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健的、绿色的、充分的样本?崇明区政府在乡村振兴规划建设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带着这些问题,bat365正版官方网站2017级基地班在2020年10月18日继续考察。
崇明规划展示馆
展示馆一层内部
崇明岛是长江三角洲发育的产物。唐朝武德元年,长江口外海面上东沙西沙两岛开始出露,至明末清初,始连成一个崇明大岛。1958年崇明改隶属上海市,2005年原属宝山区的长兴、横沙两乡划入崇明县。
崇明位于我国沿海的中部,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处,滩涂广布,生物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其良好的地理区位和自然环境条件,为崇明的社会经济发展及“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奠定基础。近年来崇明着力推进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和低碳农业,特色果蔬、优质大米、禽畜水产畅销上海及全国市场;崇明长兴岛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装备基地,中海、中船、振华等央企先后入驻,成为上海的一个新兴产业重镇;崇明三岛有着平原水乡的自然风貌,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具有日益便捷的交通和紧邻大都市的区位优势,其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2021年中国花博会也将在崇明举行。
前往崇明规划展示馆进行调研,同学们了解到崇明岛发展的目标愿景如下:至2035年,崇明区将基本建设成为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人居品质等方面具有全球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生态岛。在城乡空间体系上,将形成“1-7-10-20-X”的城乡空间体系;在全域空间结构上,规划形成“三区、两带、两片”的空间结构,详见下图。
崇明区2035规划土地使用规划图
崇明区2035规划城乡体系规划图
崇明区2035规划空间结构规划图
李山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崇明区位、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产业
2017级基地班大合影
、
要想探究乡村的发展模式,对该地区城镇结构演化的了解必不可少。因此,实习队伍乘车在崇明区政府所在地城桥镇,沿着主辅干道进行考察。城桥镇自西向东划分为工业园区、老城区和新城区。
城桥镇城区结构示意图
工业园区位于城桥镇西北区域,工业产业集聚,便于统一管理、统一排污。出于崇明区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目标,园区内重污染企业大部分迁走。沿袭旧制,老城区面积大约2平方千米,中心商务区大都位于此。由于老城区内街道较窄,停车位较少,因此在国定假日和双休日8:00-21:00,特别设立临时停车位来缓解交通压力。现如今区政府以“保护旧城、扩展新城”为宗旨,向东部建设新城区。新城区主要以生态居住和公共服务为主,设有崇明城市规划馆、生态科技馆和美术馆等。
老城区临时停车点
从中心镇到地方乡村,实习队伍选择了以黄杨为特色产业的园艺村进行考察。园艺村位于崇明岛中部偏东、港沿农业集聚区范围内,以三个“三点一”闻名——“面积3.1平方公里、区域以三横一纵的丰字形格局、园艺村三宝:黄杨、水仙和花草、凝聚了‘朴实‘、’坚韧‘、‘自强’、‘创新’的黄杨精神”。
园艺村简介
首先,同学们跟随园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董辉考察了黄杨馆,追溯了黄杨产业的历史沿革。在园艺村的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它经历了从水仙、果木到“中国瓜子黄杨之乡”的变迁。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园艺村从简单地贩卖黄杨树种到精修不同造型的景观黄杨再到小型盆景,应用从城市绿化到庭院绿植到客厅家居美化。在党支部的领导以及群众的积极响应之下成功实现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成功经验。
黄杨馆
状如“地动仪”的黄杨造型
有“祖国统一“寓意的黄杨造型
在调研村委会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园艺村的黄杨产业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种植历史悠久,二是种植面积广,三是从业人员多,四是销售收入高。园艺村绘就蓬勃发展产业兴旺新画卷,主要采用了打响黄杨品牌、优化生产经营以及搭建交易平台的方法。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园艺村赶上了市级乡村示范村建设的历史最佳机遇,同时,产业演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希望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园艺村将发展园艺产业优势,紧随市场需求,围绕“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着力打造具有崇明特色的“富春山居图”。
董辉主任为同学们讲解
园艺村俯瞰图
同学们还采访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当地村民,总结如下:
凌女士(崇明区乡村创业者)
凌女士(崇明区乡村创业者):创业时要把心胸放在首位,而非脾气。要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才能享受到别人不能享受的。
茅老伯(园艺村黄杨种植户)
茅老伯(园艺村黄杨种植户):乡村振兴及经济发展需要群众响应政府号召,吃苦耐劳,才能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顾老伯(前卫村党支委老同志)
顾老伯(前卫村党支委老同志):年轻人应该从基层干起,多磨练,多经历,从基层走向成功!